Quantcast
Channel: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

2013年第4期封面、目录、导读、创作谈

$
0
0



中篇小说排行榜

004 晚安玫瑰  【原载《人民文学》2013年第3期】 迟子建
她是80多岁却依然美丽的犹太女子,她是年轻而平凡的中国女孩,她们的故事有奇异的相似之处。父亲是她们生命中最早的创伤,情人是她们再也等不回的依靠,她们都曾陷入仇恨与谋杀的恶念中,最终在罪与罚里忏悔。这是天下不幸女子的命运写照?这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摆脱的残缺与伤害?
  
048 完全抑郁  【原载《作家》2013年2月号】 申  剑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抑郁症,尤其是在官场和商界,心理医生许白黑面临的就是这两类人。但纵使他医术高超,也无法根治贪婪的欲望。赤子之心,对友情与爱情的忠贞,能否延缓毁灭之日的到来?
 
069 木板上的莲花  【原载《中国作家》2013年第3期】 吴文君
因多人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她却成为唯一的责任人。此后,丈夫早逝,代为抚养的孩子出国留学,她像许多人一样慢慢老去、遗忘。唯独角落里的木板画上,那模糊的莲花,似是她人生的一点光亮———它能否照亮她浑浊无奈的一生?
 
088 西施乳  【原载《十月》2013年第2期】 老  藤
河豚有毒,却鲜美非比寻常,以河豚精囊为原料烹制的西施乳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味。然而有谁知道一位官员在官场的起伏成败,竟在几顿河豚宴的推杯换盏之间?
 
115 月煞  【原载《上海文学》2013年第2期】 孙  频
一个因爱情而精神失常的母亲,在清醒的一瞬选择了自尽。那被污辱被损害的伤痛,被女儿和外婆当作债务去向每一个欠债人追偿。在这封闭的小村庄里,善与恶由此展开了较量。

 

特别推荐

132 让“死”活下去    【选编自《让“死”活下去》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陈希米

    转眼史铁生走了两年。在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的意识里,他还“活”着,活在她的情感世界里。陈希米用文字让一个更为完整的史铁生获得了重生。我们也有幸从她的文字里认识这个作为男人的史铁生、作为爱人的史铁生。


151  中国文学期刊中篇小说选目
152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年第4期要目

 

 

创作谈:穹顶上的泪滴

迟子建


    《晚安玫瑰》是我所写的用时最长、篇幅也最长的一部中篇。
    算起来,我在哈尔滨生活已有二十多年了。初来这里,我就像一个水土不服的人,非常不适应,因为这不是我生长的故土。那冰冷的楼群,嘀嘀的汽车喇叭声,闪烁的霓虹灯,蜂拥的人潮,像团团乌云,堵在我心头。
    对它的渐渐喜欢,很奇怪的,竟始于一次外出归来。十多年前吧,深秋时节,我从外地出差回到哈尔滨。下了飞机,乘车回城路上,看着熟悉的北方的原野,看着路两侧挺直的白杨,那股温暖而苍凉的清秋之气,刹那间感动了我———这就是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啊,它的美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与它隔膜多年,没能感受到它的律动!
    我开始在情感上融入这座城市,也开始用笔描绘它。从《起舞》到《黄鸡白酒》,从《白雪乌鸦》再到《晚安玫瑰》,我小说的故事背景,都是哈尔滨这座舞台。
    这是座国际大舞台,尤其在上世纪初。中东铁路贯通后,哈尔滨商铺林立,文化繁荣,包容性强,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在外来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
    《晚安玫瑰》写的就是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后裔的故事。
    也许有读者会问,《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述者是个年事已高的酋长的女人,《黄鸡白酒》的春婆婆是个老女人,而《晚安玫瑰》着力塑造的犹太后裔,也有八十多岁了,是你格外钟情于老女人吗?
    我只想说,那些历经沧桑的女人,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她会放下镣铐,回归自然,把最天籁的舞蹈呈现给你。《黄鸡白酒》中的春婆婆,《晚安玫瑰》中的吉莲娜,两个同时代的女人,虽然生活在同座城市,但因为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呈现的注定是不一样的故事。对一座城市来说,每个人有不同的记忆,是文学的幸事。
    《晚安玫瑰》故事发生的场景,我都走过。哈尔滨那些有着穹顶的教堂,带着鲜明的上世纪城市生活的印记。对犹太会堂来说,那样的穹顶在我眼里就是泪滴!这泪滴关乎故园,关乎爱情,关乎宗教,关乎生死,一言难尽。但我用心感受到了———这样的泪滴就像晨露,历经沧海,依然闪闪发光!
    要问我对吉莲娜的爱情怎么看?我想说: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开花的,也不是所有开花的爱情都会结果的。

2013年3月11日北京

 

 

创作谈:关于抑郁症和许白黑

申  剑

    抑郁症是一个大话题。很多古典小说对此有过各种各样的记载和描述,有些很好看,有些很诡异,只不过古人是将之笼统定意为“心病”的。抑郁症的确是一种“心病”,一种汹涌澎湃,几乎涉及这个大时代的每个人的一种心病。
    写一个关于抑郁症的小说,是我在动笔之前的一年前的某一天,忽然产生的一个想法。那一天中午,我参加一个同行间的聚会,席间至少有十个人或郑重或玩笑地宣布:我抑郁啦。他们的态度都很真诚,攀比一般讲述了自己抑郁的过程及表现方式,无非是失眠、焦灼、厌世悲观等等。当有人说我有时觉得活着真没意思呀,另一个马上就说那你只是初级抑郁,我是每个早晨和深夜都想到死,我才是重度抑郁症呢。我很惊讶,因为此人给我的感觉一直是阳光明朗的。而最终成为“抑郁冠军”者,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此人活得很成功,那种成功用春风得意之类的词汇都不足以概括,但人家就是抑郁了,全情投入不折不扣地抑郁了。关于病因,也就是抑郁的根源,当然没人提及。
    之后的一年,我一直在思考,试图梳理清楚人们集体抑郁的“病根”。我觉得很有必要为抑郁症写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个中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全部都有“心病”,包括主人公心理医生许白黑,他冷静理性,仁爱内敛,具有绝顶的智慧和医术,但他同样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理盲区。正如一个很讽刺的段子所说,全球每年死于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是心理医生。他们每天行走在人心最黑暗的深处,把很多患者引往光明,但所谓的“医者不自医”,他们很多时候无力自救。我将在抑郁症系列的下一个中篇小说里,讲述许白黑那些幻灭而绝望的情感和故事。我已经看到了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谜底和方向,一步步向着这个春季走来。
    很感激始发《完全抑郁》的《作家》杂志,感激《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感激关注许白黑命运的老师和朋友们。祝福他们,也祝福这个美好的春天。

 

 

创作谈:这微弱的圣洁光芒

吴文君

    很小的时候我应该就听说了这桩医疗事故,我的奶奶和姑姑们每到什么节日聚在一起,谈起知青、支边这类词,必定谈起这桩医疗事故。于是我知道一个女人在生孩子的这夜遇到停电,因为打错一针死了,刚生下的孩子也就没有了妈妈。
    这只是她们谈的许许多多故事或者事故中的一个,兴趣也往往集中在事件的匪夷所思以及孩子的可怜上。那时我自己也还是孩子,很容易听进去,而且记住了。
    起初孩子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还有更新,后来便停滞了,再不向前延伸了。再后来,谁也不谈了,不仅这个孩子,连同知青、支边这些词,全都不谈了,生活中新涌进来的那些把它们冲淡了,如同被狂风卷走。
    可是即使被时间推往记忆深处,偶尔仍会在幽暗中忽然闪现一下,又让我想了起来。问我的奶奶、姑姑们,也未问出更多的情况。似乎她们知道的一直只有这么多。没有再多的了。一切本属于意外,停电如同某种背景,不正常的一刻,注定要有不正常的事件发生。事件伊始,没有哪一个人是恶意的,所谓的善与恶全在事件之后,在于努力把责任推向他人,求得保全自己之时。
    紫芳的真话淹没在一片假话中。被诬陷,而又无力推翻这诬陷的她只能承担这个后果。拨弄过孩子、孩子母亲的蹊跷难测的命运又来拨弄她了。她付出的代价有价值吗?画在木板上的莲花,这一点微弱的圣洁光芒弥补得了人生的欠缺吗?可是,促使我写下她,以至写到最后一页鼻酸流泪的恰是因为这一点光芒。
    对物欲的追求让人们不得不远离真的同时,人们内心想亲近的难道不仍是这一点微弱的光芒吗?
    紫芳晚年的冷清并不是因为她对孩子的抚养,没有这个事件,她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她永远不可能成为姜院长,不可能成为鞠医生、小谢,就像芒果不可能成为石榴。
    这是我写得最快的一个中篇,从某月五号到二十一号,只用了十六天,却放了近两年才修改完稿。很高兴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我的第一个小说就发表于《北京文学》,《北京文学》是我文学之路开始的地方。

 

 

创作谈:厨子与官员
老  藤

    我对“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特别感兴趣,既然吃饭是天大的事,那么厨子当是天下第一职业,和补天的女娲有一比。后来读史,发现厨师的祖师爷伊尹不仅是个厨子,还是一代良相、帝王之师,是为官的楷模。我对比了做厨师和做官这两个职业的长短,发现两者真的很同理,除却两者在形象上大都肥头大耳之外,其工作原理亦大致相当,厨师做菜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官员做事要上下左右和谐统一,两者追求同一个效果:口碑。
    能当好一个厨子的人,就具备当官的潜质,因为能调好众口,需要调查研究制定菜谱,需要精通煎炒烹炸等操作技艺,需要美化亮化摆好盘碗工程,需要钻研营养学经络学生理学,找够理论根据,有了这些软硬功夫,才会纵横捭阖轻掂大勺做出一桌好菜,赢得众口赞誉。好的厨子,必须全身心投入厨房,以拿手菜出名,不会搞豆腐渣工程,不会违背相克之道胡乱料理,更不会心不在焉错把陈醋当酱油。伊尹的经验说明,名厨可以为官,为官的却不一定会当厨子,这里固然有孔圣人君子远庖厨的告诫,但鄙视卑贱者的心理才是主因。窃以为,让各级官员都下下厨,做一回厨子,国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会不会有所改观呢?伟人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因此,想做好官,应该向厨子学习,从厨艺中感悟为官之道,真正悟透民以食为天的含义,别让天出问题。
    我第一次吃西施乳是在扬州,长江边的一个农家乐,我十分感慨厨师技艺的精湛,野生的剧毒河豚,鱼血、鱼肝、鱼籽、鱼目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原料,都被厨师料理成了美味。我发现河豚的加工十分讲究流程,要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不允许任何微小差池,而且河豚烹调好之后,主厨的师傅要亲自品尝,有毒先毒自己,不拿顾客当试验品。我想,如果官员以这种精神状态处理政务,那么任何复杂问题都会找出解决之道。我的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好友,有记日记的习惯,整理日记发现,影响他四十年政治生涯的竟是几个饭局,可谓成也饭局,败也饭局,人生的跌宕起伏莫不发轫于饭局上的推杯换盏,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西施乳》。

 

 

创作谈:月光下的传奇
孙频

    当我长大离开我所生活的那个小县城之后,我发现后来的自己其实一直在以一种新的姿态去回忆和审视着那个小县城,那个被称作是我故乡的地方。
    太多的人和事从记忆的荒原中跳出来,竟像婴儿一样吸收着我后来的成长岁月迎风渐长,有的竟也越长越大,渐渐成形,不把他们写出来我觉得简直是一种辜负。我有一种冲动,我必须对得起故乡这些卑微的小人物,这些如蝼蚁一般在岁月中自生自灭的小人物,因为他们短暂而卑微的生命只被我,一个故乡的旁观者看到了。当我与故乡渐行渐远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些故乡的小人物其实都是传奇。而我愿意去写他们,本身就是因为,在内心深处,在血液深处,我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分离开过。原来我与他们之间永远有一条脐带相连。
    我曾经有过一个小学同学,这么多年里我一直忘不了她,也忘不了她的母亲。这是一个异常沉默寡言的女生,头发稀少枯黄,夏天的时候永远穿一件已经发黄的白衬衣和一条蓝裤子。和她同学几年我却从来不知道她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因为她从来不和任何人讲一句话。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全县城有名的一个女疯子就是她的母亲,而她没有父亲,她常年照料着她的疯母亲,好像她才是真正的母亲。再后来,我又慢慢知道了,她母亲发疯的原因是因为爱情,她爱上了一个男人,而她家里坚决不同意,并把她锁在家中,她便成了一个疯子。疯了之后莫名地怀孕了,生下了她,我的小学同学。全校师生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似乎她是一个怪物。又过了几年,我上中学了,和她已经不在一个班了,她有没有继续上学我不得而知,只是听说,她的疯子母亲有一天忽然清醒了,她居然记得自己这么多年里做了些什么,于是,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投井死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成了孤儿。
    再后来我便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了她的音讯,只是一直忘不了她,一直在想,如果她还活着,是怎么活下来的?在她后来的人生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故事。直到后来我开始写小说了,我便决定,把她写下来,不论她,这个普通的女孩现在是生是死,我都要让她在小说里再活一遍,我要延续她的生命。这个想法让我兴奋,又让我流泪。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总是想起童年里故乡的那些月光,那些神秘而诡异的月光,与故乡这些卑微的传奇正好相契。于是,我开始写这篇月光下的传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